1、“春捂”之道
俗語說“春捂秋凍”,中醫認為,防病如御敵。春季乍暖還寒,氣溫多變,如衣著單薄,保暖措施不利,極易受寒患病。特別是中年人各種生理功能開始減退,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變弱,“春捂”是必須的。中老年人衣著要結合氣候變化,隨時增減,衣著要舒適輕便,貼身保暖。
2、合理膳食
春天生機旺盛,人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亦隨之增加,足夠的熱量對中老年人來說十分重要。春季,老年人在飲食方面要注意:一是保證熱量,適當減少食量;二是粗細搭配,不能偏食;三是脂肪宜少,蛋白宜多。如豆類、魚類、禽蛋、瘦肉等;四是忌油膩、酸澀、生冷之物,少鹽,多食蔬菜、水果等。
3、養心靜氣
古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關于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方面曾寫道:“怒甚偏傷氣,思多太損神,神疲易役,氣弱病相侵,若要無諸病,常當節五辛,安神益悅樂,惜氣供和純。”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,情緒易急躁。人長期生活在不良情緒中,如郁悶、焦慮、憤怒時,可強烈刺激中樞神經系統,使人的分泌功能紊亂,免疫機制受損,抵抗力下降。不良情緒不僅容易使人誘發疾病,甚至患上癌癥。而豁達的性格和樂觀的情緒可使人精神輕松,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增強。心情舒暢有助于養肝,因為心情抑郁會導致肝氣郁滯,影響肝的疏泄功能,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,免疫力下降,容易引發精神病、肝病、心腦血管疾病等。
4、注意疾病控制
就是要及時地管控疾病,痛癢不可忽略。春天,氣溫回升,有利于細菌、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,氣候變化無常,都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。因此,中老年人要增強自我防病意識,做到無病早防,有病早治。別忘了自己的身體,別忘了醫生的醫囑,別忘了按時服藥。
5、保持舒適的環境
冬去春來,中老年人的調節中樞和機體功能仍處怠緩狀態,一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,堅持每日通風換氣;二要保持臥室干燥,被褥常洗勤曬;三要居室色彩協調,氛圍祥和,可養置適量的花草;四是睡前溫水泡腳,按摩雙腳。中老年人還要切忌“戀臥”,睡眠過多會使新陳代謝減慢,氣血運行不暢,不利濁氣排出。
6、適當運動
古代醫學家華佗很重視疾病的預防,強調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,模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鳥的動作和姿態,創造了一種“五禽之戲”,用以鍛煉身體。常到戶外鍛煉,呼吸新鮮空氣,可蕩滌體內濁氣,增強心肺功能,殺死肌膚上的細菌,增強機體的免疫力。中醫講:“久立傷骨,久行傷筋”。中老年人在鍛煉中,首先要適度,避免運動量過大;其次要動靜結合,鍛煉時要保持精力,不要過度疲勞;三要適時適項,要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項目,不要做過難、過大、過險的動作。
防病養生,要因人因時,因地制宜。要適合自己的身體。書上寫的并非金科玉律,適合的才是至尊寶典。